Workflow
台胞走进四川追寻文化抗战记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10 06:47

活动背景与核心目的 - 举办2025"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旨在让台湾年轻一代了解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历史,增强民族认同[1] - 活动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台湾光复80周年,具有特殊纪念意义[1] - 参与者包括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和自媒体人,通过探访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机构旧址,共寻文化抗战记忆[1] 李庄的历史角色与文化贡献 - 抗日战争时期,李庄与重庆、昆明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接纳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10余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2] - 李庄通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十六字电文,为内迁机构提供了全面支持,科学家和文化学者在此云集直至1946年[2] - 李庄是文化抗战的代表性城市,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其精神体现在"头可断,学术不能断;家可破,国不能亡"的坚守中[2][3] 台湾青年的参访体验与认知变化 - 台湾青年表示在岛内很少有机会接触全面的抗战历史,到大陆实地参访后深受感动,甚至落泪[3] - 参访让青年真切体会到全民族抗战的不屈力量,并对学者们在战火中坚持学术研究的精神表示敬佩[3] - 台湾的抗战历史教育较为简略,教科书中内容被简化,通过大陆参访能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历史[7] 抗战历史中的两岸联结与四川贡献 - 台湾在被日本侵占的半个世纪里,抗日斗争从未停歇,抗战胜利直接导致台湾光复,这对台湾人意义重大[3][6] - 抗战时期四川创造了出钱最多、出物最多、出力最多的纪录,派出300多万人赴前线,承担全国1/3的粮赋和50%的财政支出[4] -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不少文物曾在李庄暂存,这些文物见证了两岸的历史联结,文化纽带割不断[7] 历史传承的当代意义与挑战 - 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不容遗忘,先辈们的文化坚守和爱国情怀需要年轻一代传承下去[7] - 当前存在操弄"去中国化"和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现象,需通过两岸交流反制历史虚无主义,让中华文化在青年心中延续[8] - 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精神以实现民族富强共同奋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