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商品价格提升可能刺激销量增长,而非遵循“越便宜越好卖”的传统认知 [4] - 价格策略的成功取决于商品属性(炫耀性或非炫耀性)、消费者心理及需求弹性等多重因素 [40][43][76] - 企业需根据消费者水平和产品可替代性制定定价策略,盲目提价或降价均可能导致失败 [41][43][48] 奢侈品与凡勃伦效应 - 青岛即墨内衣工厂将保暖内衣价格从50元/套提至140-150元/套,带动产业带集体提价10%,实现订单量增长30% [6] - 泡泡玛特在美国市场的LABUBU 3.0玩偶单价从21.99美元增长30%至27.99美元,联名款二手价从599元炒至1.3万元,涨价21倍 [8] - 老铺黄金2025年8月调价幅度达10%-1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2% [13] - 梵克雅宝2024年将经典五花手链价格上调11%,导致门店排队、线上全款预订且预售期达120天 [14] - 香奈儿每年两次提价(如CF手袋涨幅4%-8%),推动销售额增长9% [15] - 凡勃伦效应指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因标价较高而增加,常见于炫耀性商品 [11][17] 非炫耀性商品与吉芬现象 - 吉芬现象表现为低档日用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如爱尔兰灾荒期间土豆涨价后需求上升 [25][26] - 该现象需满足特定条件(如缺乏替代品、消费者收入有限),本质是消费者基于未来涨价预期的纵向比较心理 [27][34][35] - 类似案例包括房价上涨时购房需求增加,以及股票市场的追涨行为 [37][38] 消费者行为与价格策略 - 消费者并非始终追求低价,其行为模式呈现“V字价格曲线”:从拒绝高价到接受低价,最终转向追求高价值商品 [55][56][57] - 消费者可分为三类:20%绝不买特价品、60%混合购买、20%只买特价品,企业应聚焦前80%的客户群体 [65][66][67] - 低价策略可能吸引高投诉率客户,摆脱该群体可降低服务成本 [69][70][71] 需求价格弹性与薄利多销 - 薄利多销需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但生活必需品(如大米、盐)弹性低,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小 [77][78][79] - 五菱宏光MINI EV起步价2.88万元,基本无盈利,依赖薄利多销模式 [73][74][75] - 长期薄利多销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如中国彩色电视机行业曾因价格战整体受损 [81][82] - 企业应避免盲目降价,需确保价格与产品效用匹配 [83][84]
为什么别人家的产品又贵又好卖?
虎嗅·2025-10-10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