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谷万亿AI投资,全都是泡沫?
36氪·2025-10-10 08:03

行业合作模式转变 - 美国科技行业正从独立竞争转向集群式合作,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方式日趋复杂[1] - 作为关键玩家,OpenAI在2024年完成了约1万亿美元的交易,包括与AMD的2700亿美元和与英伟达的5000亿美元算力交易[1] 循环交易与潜在风险 - OpenAI与AMD及英伟达的交易存在循环交易模式,即A公司为B公司提供资金以购买A公司产品,创造了新的风险[2] - 人工智能模型如何落地尚不清晰,行业创造的金融机制难以让投资者厘清和追踪,与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特征相似[2] - 任何一笔交易的失败都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科技股在标普500指数中的占比已从1999年的不到15%升至当前的约35%[2] 市场集中度与OpenAI的核心地位 - 自2022年10月ChatGPT推出以来,标普500指数飙升90%,其中四分之三的涨幅由“七巨头”等人工智能公司贡献,其余493家公司仅上涨25%,涨势高度集中[2] - OpenAI已成为美国人工智能行业大型集群的核心,与芯片制造、数据中心及投资集团联系紧密,其失败可能冲击整个行业及美国经济[3] 基本面脱节与估值担忧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300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后股价单日涨超35%,但其对英伟达的云业务销售毛利率仅为14%,远低于约70%的整体毛利率,导致股价日内一度跌超7%,显示股价涨幅与基本面脱节[4] - OpenAI与AMD的合作中,AMD提供认股权证,OpenAI可能通过出售AMD股票来支付芯片账单,本质是AMD为客户购买自身产品提供资金,OpenAI几乎无需付出代价,AMD则可能获得高达30%的市场份额[5] 资本投入与泡沫迹象 - 英伟达利用雄厚资金在2024年参与了52笔人工智能公司风险投资,截至9月底已完成50笔,其广泛投资被视为可能催生行业泡沫[6] - 大公司向其他人工智能企业注资“催肥”了一大批企业,被大幅推高的股票数量从预期的7-10家扩大到约40家[6] - 若生成式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势头减弱,情况将不乐观,英伟达的大量资金可能延长融资环节,本质是买入自己的客户[6] 乐观观点与不同看法 - 有观点认为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是基于业绩和竞争性需求的战略决定,而非投机狂热,过去12个月内全部投资不到80亿美元[7] - 未来硅谷可能出现四五个大型生态系统,英伟达仅投资其中最具颠覆性的[7] - 巨额资本投入本身不决定繁荣或萧条,最终结果未知,与其他投资没有区别[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