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概述 - 汇丰控股及恒生银行联合宣布,汇丰亚太拟以每股155港元现金对价私有化恒生银行,交易总金额约1062亿港元,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3] - 每股155港元的现金对价较恒生银行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116.5港元溢价约33%,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19港元溢价30.3% [5] - 汇丰亚太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持有恒生银行63.33%股权,此次需收购剩余6.85亿股计划股份,全部资金来自汇丰集团内部资源 [5] 交易条款与财务影响 - 交易隐含2025年上半年市账率1.8倍,显著高于香港同业水平 [5] - 交易将使汇丰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约125个基点,截至2025年6月底其CET1比率为14.6% [7] - 为应对资本冲击,汇丰将暂停未来三个季度股票回购,通过内生性资本增长将CET1比率恢复至14.0%-14.5%的目标区间 [7] - 恒生银行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得溢利下跌30.46%至68.80亿港元,每股盈利下降34%至3.34港元 [7] 交易动因:风险管控 - 截至2025年6月底,恒生银行总减值贷款达550亿港元,不良贷款比率升至6.69% [9] - 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风险突出,已作信贷减值的该类贷款达250.12亿港元,较半年前激增26% [9] - “第二阶段”(信贷风险显著增加)贷款从2024年底的294.38亿港元飙升至668.51亿港元 [9] 交易动因:战略协同 - 私有化有助于消除母子公司双重上市带来的治理冗余,优化决策效率 [10] - 业务整合可形成“全球资源 + 本地渗透”的互补优势,恒生客户能接入汇丰全球网络,汇丰可借助恒生在香港本地零售及中小企业市场的深厚积淀 [10] -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表示此次交易是“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大投资”,反映对其“超级联系人”角色的信心 [10][3] 市场反应与后续安排 - 公告当日恒生银行股价暴涨26%,总市值达2825亿港元,而汇丰控股股价大跌超6%,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 [11] - 私有化后恒生银行将保留独立持牌银行资质、独立企业管治与品牌形象、现有分行网络,客户服务不受影响 [12] -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消除恒生少数股权将使汇丰2027年每股盈利及派息分别提升1.5%和3.1% [12] 交易进程与潜在影响 - 交易生效需计划股东投票通过、高等法院批准及监管审批,香港金管局已表示已知悉计划并按既定程序推进审批 [8] - 交易可能引发香港中小银行对市场份额的重新争夺,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的运营预计将保持稳定 [12]
恒生指数“亲妈”要退市?汇丰1062亿私有化恒生银行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