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三角6大都市圈如何同城化?30项具体措施里提示了方向
第一财经·2025-10-10 11:20

战略部署与行动方案 - 国家层面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已转化为长三角6大都市圈有针对、可操作、能落地的行动举措 [1] - 《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 [1] - 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1] 长三角都市圈经济表现 - 2018年~2024年,长三角GDP年均增速5.58%,高于全国0.27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4.6% [2] - 6年间长三角贡献了我国约26%的经济增量,“万亿城市”增加到9个,占全国1/3 [2] - 区域进出口总值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36.5%,已形成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1/3 [2]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3/5、1/3和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约40% [2] 面临的挑战与差距 - 长三角都市圈面临四方面挑战:有规模体量但辐射带动有待加强,有空间形态但功能网络有待加强,有规划指引但传导体系有待加强,有机制框架但协同推进有待加强 [5] - 上海大都市圈人均GDP为3万美元,低于纽约都市圈的11.5万美元和东京都市圈的6.11万美元 [5] - 协同推进方面横向协商多,缺乏立法赋能 [6] 《行动方案》的核心框架 - 《行动方案》从“三个聚焦”破题,围绕实现“七个一”等8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 [7] - “三个聚焦”包括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同向发力、聚焦制度建设牵引、聚焦多措并举 [7] - “七个一”涵盖共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群”、共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张网”、共铸科技产业创新协同“一条链”等 [8] 具体实施举措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施城际通勤效率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城际铁路一体化运营机制 [8] - 市场环境优化提升方面要统一市场监管标准,推动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加快建立统一人才评价标准和互认机制 [8] - 民生服务便利方面要推动医联体医疗机构医生多点执业、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 [8] 功能同城化与创新协同 - 都市圈同城化需实现功能上的同城化,在区域尺度上协调布局产业和科技创新 [11] - 上海大都市圈覆盖14个城市,承载全国7.7%的人口和14.5%的经济产出 [11] - 共铸科技产业创新协同“一条链”包括合力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围绕优势产业建立创新联合体 [11][12] 空间规划与节点建设 - 创新链在5公里范围内集聚、产业链在50公里范围内集聚、供应链在120公里范围内集聚 [12] - 都市圈规划关键要研究多中心体系,寻找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结合的区域功能性节点 [12] - 需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好多中心拼图城市和区域功能性节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