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竞争模式转变 - 平台经济存在“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极致低价、强制商家参与促销、“仅退款”规则等,看似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实则可能牺牲行业长远发展和损害消费者利益 [1] - 反不正当竞争法重新修订,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释放了督促平台理性竞争的明确信号 [1] - 相关政策加快出台,各平台强化自律,共同营造良好行业生态 [1][7][8] 商家经营压力与挑战 - 多平台运营带来订单量和营业额增长,但外卖成本(如包材、小料)高于堂食,且商家需承担部分平台补贴成本,导致利润率下滑 [2] - 电商平台“仅退款”规则给商家带来经营压力,部分消费者利用规则漏洞导致商家面临产品、人力成本增加甚至人货两空的情况 [3] - 行业内存在“不卷质量卷价格”的现象,原创设计易被抄袭,尽管有相关部门保护,仍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 [3] 行业竞争乱象与后果 - “内卷式”竞争导致入驻商家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率降低,并被价格战绑架,往往以牺牲产品和服务品质为代价,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难以开展创新研发和提质增效 [5] -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牺牲产品质量,例如休闲食品企业将小蛋糕的鸡蛋含量从30%降至不到10% [6] - 平台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企业倾向于采取短视的“价格战”来烧钱换市场或抢夺存量份额,这会助长低价低质商品盛行,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并削弱企业创新能力和动力 [7] 平台政策调整与行业改善举措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倡导降低平台内经营者负担,规范平台收费行为 [7] -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内容涵盖引导经营者自主定价、明确价格标示要求、规范价格竞争行为及构建协同共治机制 [7] - 多家平台企业被约谈后同步发声,承诺抵制恶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并提出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 [8] - 美团向餐饮小店发放“助力金”,预计年底覆盖超10万家,单店最高5万元,截至7月已覆盖30余万商家,近半数商家订单量显著增长,四成商家收入提升,并推出“堂食提振计划”等 [9] - 淘宝天猫调整“仅退款”政策,对好服务商家不主动介入支持“仅退款”,提供快捷申诉通道和平台赔付,并升级识别模型以治理“羊毛党” [9] 商家经营改善与行业展望 - 商家反馈政策调整后经营压力减轻,例如不再为“仅退款”头疼,可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和优化服务上 [9] - 商家重新参与平台活动,因商家承担的成本比例有所调整 [8] - 行业希望竞争回归本质,关注健康、口味和口碑 [10] - 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态度、不过度追求低价被视作破除行业内卷的重要因素 [9]
降低负担、强化自律、规范收费 推动平台经济转向理性竞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10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