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火相济”海底奇观如何实现——探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背后的技术力量
科技日报·2025-10-10 17:19

活动核心亮点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于10月9日在广州举行,首次从南海1522米深处海底成功采集可燃冰作为“源火”[1] - 此次活动是全球体育运动史上的新纪录,首次在深海海底获取绿色“火种”[1] - 火种采集过程通过超高清设备记录展示[3] 技术实现与创新 - 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实现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采集及引燃可燃冰[1][2] - 科研人员于9月18日远程操控“海马”号下潜至1522米海底冷泉渗漏点,采集可燃冰及伴生气,并利用船上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成功引燃气体[2] - 科技攻关团队重点突破深海可燃冰原位收集技术、多通道气体流量精确控制技术、燃烧环境维持及燃烧产物处理技术三大技术难题[4] - 团队自研深海专用超高清4K相机,克服深海高压、黑暗环境挑战,完整记录采集过程[4] - “海马”号具备下潜至4500米深海的作业能力,可承受相当于小手指指甲盖上1吨多的压力[4] 战略意义与产业影响 - “深海采火”创意旨在贯彻绿色办赛理念,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元素和科技实力[2] - 活动将战略性清洁能源、深海探测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等元素有机融合[2] - 此次成功采集展现出我国在高端无人深海装备、超深海能源探测及采集引燃关键技术领域的前沿进展[5] - 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深海探测、清洁能源勘探等领域的领先地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