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快消品行业存在“一管就乱”的现象,即公司对某产品进行高强度管理和资源倾斜时,其销量反而不理想,而当公司降低关注度后,产品销量却出现显著增长 [1][2] - 这种现象源于总部过度管理导致终端业务员执行动作变形,以及总部与区域之间存在的信任缺失和管理脱节 [4][8][10] - 理想的管理模式需要在总部战略指导和区域自主权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度考核和内耗 [13] 产品管理悖论 - 老吴公司的冰红茶和电解质饮料在被作为重点狠抓时,公司压了很多货但销量不理想,而在公司降低关注、转向无糖茶等新赛道后,原有产品反而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老张公司的红烧和老坛口味速食产品在增加10-15个点的费用投入后,销量增长未能匹配投入,今年降低投入后产品却悄悄增长7-8个点,而今年整个方便面行业增长很低 [2] 过度管理的负面影响 - 总部为抓重点产品会设置大量考核项目,并与员工收入挂钩,导致区域业务员为应对考核而增加终端动作,如将产品排面从3-4个增至6-7个,改变陈列方式,补全漏点跳点等,最终使执行动作完全变形 [4] - 总部因投入费用增加(如增加15%的费用)会要求产生更高回报(如20%以上的销售额),并实施时时跟踪(周进度、月进度、表格、PPT),给业务员造成过大压力 [5] - 过高的考核目标如同让员工“天天跳着去摘果子”,可能导致员工放弃努力,使得“重点”项目反而搞不成,员工工资可能比以往更低 [5][7] 管理放松后增长的原因 - 案例中的产品(如冰红茶、电解质饮料、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本身有很强的市场基础,终端业务人员七八年没怎么变化,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市场经验,知道如何卖货 [8][10] - 当公司重点考核其他项目、管理放松时,业务员能依靠经验在市场环境异动时抓住机会,使老产品产生新增长 [10] - 部分总部管理者脱离前线太久,陷入无意义的内卷,为考核而考核,为忙而忙,导致基层业务员成为内卷的耗材 [10][11] 理想的管理模式 - 公司管理应避免极端,既不能过度管理导致“一管就乱”,也不能完全放任导致“下面更散” [3][13] - 总部应给出大方向,但考核不宜过多,表格和数字反馈不宜过急,需给予区域一定的自主权 [13] - 在区域未能意识到的关键趋势(如电商平台、零食折扣等)上,总部应强势插手,不能逆势做市场 [13]
“要表、要PPT、要业绩”,总部对区域越管越乱,盯的越严、销量越差
36氪·2025-10-10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