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方向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1] - 提出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作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措施之一 [1] 当前税制结构与征管现状 - 2022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中,64%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成为事实上的"工薪税" [2] - 2024年个人所得税APP将收入分类从四类扩展为九类,新增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五项 [2] - 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汇算后基本无须缴税 [3]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体系持续完善,已纳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七项民生支出 [2] 改革建议与公众关注焦点 - 2025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或加大抵扣力度建议 [1] - 全国人大代表余淼杰建议在北上广深等高成本地区试点将个税起征点从当前6万元/年提高至10万元/年,相当于每月从5000元提高至约8333元 [1] -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建议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1万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并加强税收监管 [2] - 个税起征点自2018年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后,至今未再调整 [2] 税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短板 - 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是非工资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监管差异 [8] - 资本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征管面临税源监控难度大的问题,可能加剧财富分配的逆向调节效应 [8] - 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多元化,现有监管体系难以全面覆盖,部分高净值人群通过跨境资产配置、复杂金融工具等手段规避税收 [8] - 灵活就业群体存在双重困境:按次计税模式下单笔收入易被认定为较高应税所得导致税负陡增,职业身份界定模糊加剧政策适用复杂性 [8] 高收入群体税收调节与征管强化 - 强化高收入群体税收监管需重点加强对个人在全球所得的监控,特别是通过强化CRS的应用覆盖股权所得等各类收入 [6] - 需要推动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掌握纳税人收入构成与来源 [6] - 税收征管强化需要从三方面着手:完善对各类收入的动态监控机制,健全税制设计堵塞漏洞,加强部门协作与国际税收合作 [6] 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 2025年前8个月个人所得税维持了较高增幅,主要源于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资本性所得增长 [7] - 新兴经济业态和科技型收入的快速发展,相应推高了相关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收入 [7] 未来改革优化方向 - 主要方向是强化"控高"和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通过适当提高富裕群体个税税率并加强税收监管 [12] - 建议引入累退扣除方式,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扣除额不同,收入越高扣除额越小,借鉴加拿大、韩国和芬兰经验 [13] - 考虑将计税单位从个人改为家庭,以更精准体现家庭整体负担,提升税收公平性 [10] - 探索采用"CPI+工资中位数"双挂钩的自动指数化机制,实现扣除标准的动态适应性 [11] 个税与企业所得税协调问题 - 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45%与企业所得税税率25%的差异催生避税和税收筹划问题 [14] - 存在纳税人将个人收入转化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收入,甚至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缴税的现象 [15] - 短期可行方案是将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合并采用统一综合税制,压缩税收筹划空间,但实施前提是征管要精准到位 [15]
专访李华:个税改革应重点加强对全球所得的监控
经济观察报·2025-10-10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