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击西贝“失血”调改:厨师长频频开会 后厨更忙了 餐厅更空了
凤凰网·2025-10-10 10:09

公司运营调整进展 - 公司承诺在10月1日前完成九项调改内容,截至9月29日,仅黄米凉糕一项未完成 [1] - 调改方案包括将儿童餐中的牛肉饼、鳕鱼条及羊肉串、猪排烩酸菜等9款核心菜品改为门店后厨现场制作 [1] - 公司全面启用非转基因大豆油作为烹调用油 [1] - 儿童餐后厨区员工开始使用黑白打印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指导操作 [8][9] 门店客流与经营状况 - 9月29日午餐高峰期,华北地区一家门店内约43张餐桌同时段仅有5桌客人,上座率约10% [3] - 在同一商场内,公司门店的顾客数量几乎是所有连锁餐厅中最少的,而隔壁萨利亚几乎满座,呷哺呷哺约20张大桌中有6桌有客 [4] - 从上午11点10分至下午2点30分,该门店整个中午接待的客人或不足15桌 [5] - 9月12日事件发酵后,该店厨师长透露日营业额已下滑近一半,目前上座率较半个月前进一步下降,营业额大幅下滑 [6] - 为吸引顾客,公司于9月24日推出面向全部顾客的100元堂食代金券活动,但推出五六天后效果似乎不佳 [5] 员工状态与管理变化 - 门店员工普遍表现谨慎,对多数问题以“不清楚”、“不知道”回应,与半个月前开放后厨探访时的“有问必答”形成对比 [1][6] - 厨师长因“外出开会”全程未露面,且近期会议增多,有时中午需去总部开会 [1][8] - 有员工表示近期有很多员工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为操作细节,但部分菜品如“牛大骨”不在此次调改范围内 [8] - 员工反映工作更累,但补充说明人手也增加了 [9] - 公司正在招聘面点、凉菜、炒菜、炖菜岗位员工,年龄要求25-50岁,薪资5500-7000元 [10] 舆论危机与公众沟通 - 公司经历舆论风波,仍未找到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方式,舆论危机仍在发酵 [1] - 从创始人针对预制菜质疑的强硬回应,到致歉信中用词被指暗含情绪,再到相关文章引发全网嘲讽,一系列事件使公司陷入困境 [1] - 这场舆论海啸被视为公司自身经营问题的显性爆发,也是消费者对高价餐饮、预制菜疑虑、食品安全及信息透明度长期焦虑的集中释放 [2] - 舆论发酵已至大众疲劳程度,公司当前的谨慎态度是外部信任消失的投射和内部重整的阵痛 [14] 行业反思与影响 - 舆论的目的不是推倒一家企业,对餐饮企业而言,踏实做好每一餐是回应消费者最有力的答案 [2] - 危机的根源在于公司高定价与消费者低感知价值之间的严重错位,导致顾客产生“被欺骗感” [14] - 品牌专家指出,应理性看待事件,关注点在于公司是否符合乃至高于餐饮行业标准,而非情绪化讨伐 [15] - 一场健康的公共讨论,目标应是借此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透明、更健康的方向演进,而非摧毁企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