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三要素”协同发力,提升粮食单产新增量
新华日报·2025-10-11 05:46
文章核心观点 - 泰州市姜堰区通过聚焦“地、技、人”三大核心要素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 技术集成推广 创新推广队伍与新型主体培育三大工程 有效突破单产瓶颈 探索出可复制 可持续的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新路径 [1] 耕地质量建设 - 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96.3% 通过整田平地 完善路网和灌排系统将零散小田和望天田改造为连片高产田 [2] - 投入财政资金4500万元在大伦 蒋垛等镇实施省级示范区项目 推行“1年深翻+3年连续有机培肥”技术模式 项目区稻麦单产提高3% [2] -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严格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 并通过深翻 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持续改善土壤结构 [2] 技术集成应用 - 与扬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建成综合示范基地 每年展示稻麦新品种50多个 示范新技术20多项 应用新产品20多个 开展各类专题试验20多项 [3] - 推广“四合一”集成技术模式32万亩 亩均节本增收118元 总节本增收3776万元 [3] - 构建“万千百”梯级示范体系 设立4个万亩片 22个千亩片和26个百亩攻关田 组建“专家+技术骨干”服务团队全程精准把控生产要素 [3] 人才支撑体系 - 组建11个首席农技专家团队共47人 派驻全区13个镇街 形成“专家驻点+技术下沉+农户参与”的服务新模式 [4] - 依托6家“田间学校” 以新农人和土专家为师资开展就地培训 推动技能提升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4] - 实施家庭农场综合评价机制 从生产规范 经营效益等多维度进行年度考评 评价结果与土地流转 项目扶持等资源分配挂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