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 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延伸至低保边缘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初步建立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 [1]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 [1] - 社会救助法(草案)于今年6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立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1] 儿童福利与残疾人保障 - 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纳入国家保障和关爱服务范围,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体系已基本建成 [1]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国平均标准较"十四五"初期分别提高31.9%和22.5% [3] - 国务院于今年7月出台《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作出制度性安排 [3] 养老服务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大幅提升至65.7% [1] - 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于今年7月启动试点,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补助资金11.6亿元,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已发放消费券36.51万张,核销金额1.82亿元,带动8600余家养老机构参与 [2] - 政策鼓励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康复辅助器具应用,将相关智能化服务和支持性器具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 [3] 社会组织与慈善事业 - 全国登记社会组织达86.5万个,其中科技类社会组织达2.4万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 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1.6万家,较2020年增长70%,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元,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8525亿元,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 [2] - 32家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平台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累计募集资金超1600亿元,慈善信托备案数从2020年的530单增至2570单,增长近4倍 [3]
民政部亮出“十四五”成绩单: 民生保障网更密实 养老服务迈新步伐
证券时报·2025-10-11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