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想到上班就心累,什么是真正的元凶?
36氪·2025-10-11 08:47

职业倦怠类型与特征 - 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取决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投入度、应对机制等内在因素 [1][4] - 过载型职业倦怠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为了取得成功而更努力地工作,常以牺牲健康和个人生活为代价 [5] - 挑战不足型职业倦怠与过载型相反,源于对工作感到无聊且缺乏刺激,导致缺乏动力 [9] - 忽视型职业倦怠源于在工作挑战面前感到无助,当缺乏足够的架构、方向或指导时出现 [11] 过载型职业倦怠的应对 - 应对方法包括培养更强的情绪调节技能,如识别和处理情绪,以及重构消极的自我对话 [6] - 将自我价值与工作分开至关重要,通过学会与工作保持距离来避免过度投入 [6] - 努力使身份多样化,在生活的不同领域进行投入,例如重拾过去的身份或参与志愿活动 [6] 挑战不足型职业倦怠的应对 - 应对方法包括设定目标学习新技能以激发动力,例如在30天内学习编程或新语言 [10] - 进行工作重塑,将现有工作变成自己想要的工作,专注于渐进式的改变 [10] - 记录能产生最强心流体验的任务模式,并据此提出结合技能的新项目 [10] 忽视型职业倦怠的应对 - 应对方法包括重新获得对工作角色的掌控感,例如列“不做清单”并设定更强边界 [12] - 与上级沟通工作量和工作重点,主动调整任务分配以聚焦战略重点 [12] - 专注于能控制的事情,在工作时间外建立安心的日常惯例和习惯进行自我关怀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