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铲一铲挖出来”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2025-10-11 10:00

博物馆概况与定位 - 山东大学博物馆采用“一馆两地”模式,济南馆侧重历史纵深,青岛馆侧重未来前沿与科技应用[1] - 该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上万件文物绝大多数由本校考古专业师生亲手发掘和修复[2][3] - 青岛校区新馆建筑面积超4万平方米,设有文物、古生物、科技考古等多种主题展览[4] 重要馆藏与发现 - 馆藏一套王莽改制时期的青铜权衡,最大的秤砣重30公斤,是目前唯一正规发掘出土的王莽时期度量衡[3] - 丁公陶文为国家一级文物,陶片长4.6至7.7厘米,刻有5列11个字符,比甲骨文早约800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5] - 2003年在大辛庄遗址发现的卜甲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是自1899年以来首次在商代都城以外地区发现的商代卜辞[6] 教育与社会影响力 - 博物馆(青岛)过去一年接待观众达21.5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12万人次[6] - 推出“专家带你看博物馆”、“博物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年均举办40余场,并开发面向社区和特殊群体的科普项目[6] - 焦家遗址作为海岱地区最早城址之一,自2016年起每年都有考古系学生在此进行田野实习,形成了“课堂-田野-实验室-博物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7][8] 考古实践与人才培养 - 田野实习是山东大学考古人的“必经之路”,师生通过“一铲一铲”的挖掘实践积累经验[6][8] - 学生在焦家遗址实习期间成功发掘出拥有三层棺椁的高等级墓葬,为研究贵族阶层形成提供佐证[7] - 考古实践注重知行互进,已培养出数百名考古专业人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