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家银行上调基金风险评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1 11:25

银行调整代销基金风险评级概况 - 中信银行宣布自2025年10月15日起陆续调整17款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 其中15款产品风险评级上调 2款产品风险评级下调 [1] - 此次调整是中信银行年内的第四次调整 且单次调降两款产品评级的情况较为罕见 [1] - 除中信银行外 年内还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对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评级进行调整 且绝大部分为向上调整 [1][3] 中信银行具体调整细节 - 风险评级上调的产品包括汇添富基金的两款北交所主题偏股混合型基金 从PR4上调至PR5 以及工银瑞信基金的养老主题产品从PR3上调至PR4 [2] - 风险评级下调的产品为易方达基金管理的两只混合型FOF基金 均从PR3下调至PR2 [1] - 银行明确此次调整仅涉及产品风险评级 不改变投资者已购产品的类型、范围及策略等特征 但可能影响定投扣款 [2] - 此次调整前 中信银行曾在5月单批上调158款代销产品风险评级 创下业内数量之最 [2] 其他银行调整案例 - 民生银行于2025年1月10日起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 [3] - 建设银行于2月10日调整了21款代销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 [3] - 农业银行于5月23日宣布对所有代销公募基金产品持续开展风险等级动态评估 [3] - 宁波银行于8月20日起将部分代销公募基金风险等级从“中高风险”上调为“高风险” [3] 调整背景与监管动因 - 调整的主要背景是今年股市指数上涨且波动加剧 银行需通过调整评级更真实地反映代销基金风险情况 以满足投资者适当性原则 [1][3] - 此举主要是为了落实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明确银行应独立审慎地对代销产品进行风险评级 [3][4] - 监管办法强化了银行对合作机构和产品的准入管理责任 并规范了销售行为、适当性管理及存续期义务 [4] - 银行通过动态调整风险评级 旨在确保产品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避免向不匹配的投资者推荐高风险产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