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万亿美元算力投资与循环融资模式 - OpenAI与英伟达、甲骨文、AMD等公司达成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4][5][8] - 合作模式为“循环融资”:供应商向客户投资,客户再用资金购买供应商产品,例如英伟达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甲骨文签署300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4][5][10] - OpenAI的AI算力规划产能超过20吉瓦,相当于20座核电站的输出[8] AI泡沫规模与历史对比 - 当前AI泡沫规模据估计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17倍,是2008年全球房地产泡沫的4倍[4][17] - 美国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占据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30%,为半个世纪以来最高集中度,估值达到自2000年以来最极端水平[17] - 英伟达当前的直接投资规模约占其营收的67%,比2000年朗讯科技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循环融资风险敞口高出约2.8倍[17] AI行业的财务与运营挑战 - OpenAI年化营收为120亿美元,年化亏损达80亿美元,巨额投入面临盈利缺口挑战[15][20] - 能源制约成为AI增长瓶颈,到2030年全球AI算力需要约200吉瓦,但按现有趋势电力存在50吉瓦缺口,相当于50座核电站的发电量[21] - GPU快速折旧构成风险,高利用率的GPU寿命最多3年,但债务融资市场假设其价值能保持4-6年,高利率贷款和快速折旧可能影响真实投资回报率[22] 科技巨头市场表现与AI投资影响 - 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七大科技巨头市值一夜蒸发约7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万亿元),英伟达市值单日蒸发2287亿美元[38][39] - 剔除AI支出后美国经济增长显停滞,2025年美国GDP预期增长5300亿美元,而科技七巨头AI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4000亿美元,占预期增长的绝大部分[37] - 道指单日跌878.82点跌幅1.9%,纳指跌820.2点跌幅3.56%,标普500指数跌2.71%,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38] 行业领袖与专家观点 - OpenAI首席执行官将公司战略描述为“一次极为激进的基础设施豪赌”,旨在支撑下一代AI模型发展,认为历史上每次计算革命都伴随巨大资本支出[11][18] - 有观点认为当前AI热潮是“生产性泡沫”或“良性泡沫”,即便部分投资失败也会留下真实技术遗产,大型科技公司利润丰厚能更好吸收失败投资[18][20] - 专家指出AI扩张面临根本性挑战,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95%的企业AI项目未带来可衡量利润,各大公司在试点项目上花费约400亿美元但未达预期[20]
OpenAI万亿美元“豪赌”算力,巨头“循环融资”谜局拉响泡沫预警;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七巨头一夜蒸发5.5万亿元;高市早苗日本首相之路生变 | 一...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11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