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整体出行与消费趋势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4.32亿人次,日均超3亿人次,同比增长6.2%,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旅游消费方式更趋多元,错峰出行、分段度假、深度体验等新形态逐渐普及,显示出中国旅游市场正向“品质升级”转变 [1] - 电影票房整体表现不佳,国庆档票房为18.35亿元,同比下跌13%,观影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4%,平均票价36.6元,为近5年最低,且档期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 [1] 重点城市消费数据亮点 - 北京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实现销售额95.1亿元,新首钢园、北苑等商圈客流量同比增幅显著,夜间客流量增长23.3% [3][5] - 成都市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93.5亿元,同比增长13.4%,线上线下消费合计767.5亿元,同比增长11.0% [5][7] - 上海市线上线下消费支付金额796亿元,同比增长3.0%,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2%,南京东路等核心商圈增幅超20% [7][9] - 西安市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99.59亿元,文博场馆接待游客238.54万人次,主题街区及夜间消费增长显著 [9][11] - 重庆市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国内游客花费196.14亿元,同比增长11.4%,重点景区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大型演唱会直接拉动关联消费约5.2亿元 [12][14] 新兴消费业态与增长动力 -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活跃,北京市入境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六成,上海市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6倍 [5][9] - 文商旅融合与夜间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西安市大唐不夜城营收同比增长64.66%,上海市夜间消费地标增长显著 [11][9] - 首店经济、特色展览与大型活动有效拉动客流与消费,武汉市多家商业体通过首展、首店吸引大量客流,武商梦时代日均客流超18万人次 [15][17] - 体育赛事与消费场景深度结合,南京市借助“苏超”赛事热度,重点商圈在比赛日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 [27] 区域市场具体表现 - 深圳市接待游客920.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17.6%,重点商圈客流量达1997.5万人次,营业额平均增长约20% [18][20] - 广州市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文旅消费总额156.5亿元,同比增长18.1%,中国国际漫画节等大型活动带动消费超3.8亿元 [20][21] - 杭州市消费总规模达296.71亿元,湖滨、钱江新城等核心商圈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19%,餐饮消费笔数同比增长17.1% [28][31] - 长沙市接待游客1079.52万人次,游客总花费85.49亿元,五一商圈核心区累计客流超716万人次,宴席经济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增长 [31][33] - 洛阳市接待游客879.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63亿元 [33]
跨区域流动创新高 电影票房遇冷?10+热门城市双节消费反差与亮点
搜狐财经·2025-10-11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