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36氪·2025-10-11 15:56

AI社交/陪伴行业现状 - 2025年9月出现新一波AI社交产品关停潮,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例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小冰公司的“X EVA”等[1] - 行业被视为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洗牌和分化持续发生[6] - 从业者和用户态度从狂热转向冷静,大多数产品在挣扎求生[7] 市场热度与用户需求 - 风投机构a16z近三年跟踪显示AI陪伴一直是热门赛道,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强劲对手[1] - 2024年a16z报告指出AI陪伴已成为主流,有10家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如PolyAI、CrushoAI等[2]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12] - 非营利组织调查显示52%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13] - 用户对AI陪伴有真实需求,国内元老级产品如字节“猫箱”、MinMax“星野”已成功启蒙一批用户[12] 产品运营挑战 - 产品关停引发用户“跑路恐慌”,用户担心充值费用退回及角色数据丢失,部分转向本地部署开源项目如“酒馆”[8][10] - 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国内主流应用包月费用在6元至40元之间,深度用户年费可达828元[14] - 社区氛围和稳定运营是关键挑战,创作者需要平台保障原创合规、流量公平性及分成激励[15] - 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用户增长乏力导致“增收不增利”[17] - 头部产品月活出现下滑,国内“猫箱”、“星野”、“筑梦岛”环比月活降幅均超30%[17] 行业核心困境 - 技术难以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真正“对齐”,AI角色缺乏“自我成长”,与2022年刚出现时无本质区别[7][20] - 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无法平衡,面临两难困境[15] - 竞争要素需整合技术、玩法机制、IP等,像搭建乐高一样为用户提供有效陪伴价值[21] 成功产品路径 - 路径一: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例如星野、CharacterAI聚焦AI虚拟陪伴,猫箱定位互动化、剧情向内容[22] - 路径二:从垂直领域切入,如游戏、疗愈、恋爱等场景,走小而美路线,例如瞄准东亚女性情绪需求的“LoveyDovey”和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25] 创新趋势 - 软硬结合,例如“独响”推出响梦环[27] - 多模态融合,例如星野上线动态视频、音乐玩法,Cai上线视频模型[27] - 虚实结合,实现真人社交与AI社交融合,例如“Tolan”引入好友机制,“独响”推出“一起入梦”功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