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音乐节市场概况 - 国庆档期间全国超过40个品牌、152场音乐节落地,市场呈现旺季特征 [4] - 音乐节类型多样化,涵盖国风、电子、说唱等垂类,并涌现出新品牌 [4] - 音乐节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前列,成为高频词 [1] 流量艺人主导演出阵容 - 超过67组流量艺人出演国庆档音乐节,阵容呈现高占比优势 [6] - 演员跨行占比最高,共计30组,如张新成、张晚意、任嘉伦等 [6] - 年轻偶像组合如ONER、R.E.D、univu5等也在音乐节频繁刷脸 [6] - 部分艺人演出场次密集,如黄子弘凡(6场)、ONER(5场)、王翊恩(4场) [7][8] 音乐节运营模式变革 - 新兴音乐节品牌运营模式趋向"流量拼盘",进行"大换血"变局 [9] - 部分音乐节流量艺人占比高,如襄阳国潮音乐嘉年华12组嘉宾中流量占7席 [10] - 音乐节主办方缩小"滚哈"音乐人占比,流量艺人可单开一日支撑票房 [10] - 多场次音乐节按不同风格划分演出内容的做法更加普遍化 [10] 流量艺人与音乐节的双向需求 - 音乐节市场面临阵容同质化、秀费陡增、票房难覆盖成本等焦虑 [14] - 主办方为刺激票房、增强阵容吸引力,倾向于打流量牌 [14] - 流量艺人入局为音乐节带来跨圈层关注度与话题度,优化阵容并刺激票房增量 [14] - 音乐节舞台成为流量艺人宣传曝光、打破圈层、吸引新受众的锚点 [18] 市场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多数流量艺人难以撑起40分钟全开麦演出,存在能力不足问题 [19] - 流量艺人演出多翻唱华语经典,缺乏大众金曲 [19] - 部分艺人团队坐地起价,如某青年表演嘉宾团队要求提升合作价格 [20] - 市场上存在流量艺人官宣前夕变卦、临时加价等现象 [21] - 粉丝文化蔓延引发番位、超时等争议事件,如多场音乐节出现粉丝骂战 [21]
国庆档音乐节复盘: 超60组流量扎堆,谁才是带票之王?
36氪·2025-10-11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