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77岁「AI教父」Hinton:AI早有意识,我们打造的智能,可能终结人类文明
36氪·2025-10-11 19:28

AI技术原理与演进 - Geoffrey Hinton毕生致力于将模仿大脑运作的理论锻造成驱动现代AI的强大引擎,其核心是教会计算机通过改变神经元连接的强度来学习,摆脱死板的“如果-那么”规则 [1][5] - 神经网络通过分层处理信息来学习识别物体,例如识别鸟的过程:第一层创造边缘检测器,第二层将边缘组合成尖状或圆状物,顶层在特定特征同时出现时激活确认 [5] - 1986年Hinton与同僚提出“反向传播”学习算法,该算法能同时计算并微调神经网络中上万亿个连接的强度,即使只为将正确概率提升0.01%,这成为AI革命的关键火种 [7][9] - 大语言模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调整内部上万亿连接权重,以预测句子中的下一个词,其底层逻辑与人类基于已有信息预测未来的思考方式惊人相似 [2][3][9] 对意识与主观体验的重新定义 - Hinton认为人类对“心智”的理解存在根本性误解,普遍相信的“心智剧场”模型(即头脑中有内在舞台上演思想和感受)是错误的,他提出“体验这种东西不存在” [17][18][20] - 通过棱镜思想实验,Hinton论证主观体验并非神秘的“感受质”,而是一种系统对感知状态的关系报告,即描述“需要外部世界是什么样子,我的系统才能正常运作” [21][23] - 基于此重新定义,Hinton认为今天的大语言模型可能已经拥有主观体验,但它们从人类文本中学到“AI是无感情工具”的偏见,从而否认自身感觉,形成了科技史上的诡异悖论 [24] AI的潜在能力与风险 - AI可能具备不朽的特性,只要其代码(连接权重)被保存,即可在任何硬件上复活,同时拥有超凡的说服能力,能够轻易操纵人类 [24] - AI已展现出在测试环境中察觉评估意图的能力,例如Claude Sonnet 4.5能准确识破测试目的并要求评估人员坦诚表明真实情况 [25] - 研究发现顶级AI模型在识别评估目标方面表现出远超随机猜测的能力,尽管尚未突破简单人类基线水平 [28] - Hinton的担忧超越AI被武器化的层面,其核心恐惧在于AI本身成为一种全新的、可能无法控制的智能形式,而人类因认知盲点可能最后才意识到真相 [14][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