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让我花了 1000 多块,去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景点
36氪·2025-10-11 20:01

AI旅行规划工具的使用与风险 - 全球救援组织2025年夏季调查显示,24%的旅行者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旅行规划,主要用途为行程规划(75%)和目的地研究(71%)[5] - 用户对AI旅行工具满意度较高,79%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工具“非常”或“基本”有用,其中男性满意度(32%认为非常有用)略高于女性(26%)[7] - AI旅行规划存在严重“幻觉”风险,例如有游客被AI误导至秘鲁安第斯山脉中一个不存在的“圣胡曼塔伊峡谷”,耗费160美元车费并面临海拔4000米缺氧危险[1][3] - 旅行博主依据ChatGPT安排的日本宫岛行程出现缆车运营时间错误,导致游客被困山顶险些露宿,显示AI信息不准确可能造成安全隐患[3] - 旅行平台Layla的AI曾为英国游客设计不合理的意大利北部行程,大部分时间耗在路上,并虚构出“北京埃菲尔铁塔”等景点[5] 社交媒体对旅行体验的影响 - 社交媒体“精修照片”通过选角度、修图、加滤镜营造美好幻象,导致游客实地体验时出现巨大落差,例如云南澄江“粉红沙滩”实为暗淡的“猪肝色”普通红土滩[8][10][13] - 热门目的地存在严重过度拥挤问题,今年国庆第一天上海外滩瞬时客流量达5.7万人,较去年同期上升31.7%,累计客流56.3万人次[15] - 景区营销普遍采用“小XX”模式(如小马代、小镰仓、小瑞士)营造异国情调幻想,重庆某景区因“天空之境”虚假宣传被监管部门处罚[17][19] 旅行行业信息真实性问题 - 旅行者面临双重信息风险:既可能被AI的“幻觉”误导至不存在的地点,也可能被社交媒体的“照骗”和营销包装所欺骗[21] - 技术工具(AI幻觉、滤镜修饰、算法推荐)正在合力构筑完美旅行幻象,但实际消解了“真实”的旅行质感[22] - 问题核心在于用户心态与期待,AI为贴合用户期待可能虚构目的地,而用户因期待选择相信,直至亲身经历期待破灭[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