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24小时 | 海上竞速,深圳如何追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11 23:25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评估 -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呈现清晰的“四大梯队”分化格局,基于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对全球60个海洋城市进行系统评估[4] - 伦敦综合排名全球第一,其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城市治理均居全球第一[5] - 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二,经贸活力全球第一,海事服务全球第二,国际影响全球第二[5] - 上海总排名全球第四,位于“头部梯队”,经贸活力排名全球第二,国际影响排名全球第二,科技创新排名第六,海事服务排名第五[4][6]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中国海洋经济年度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6] - 中国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已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东部海洋经济圈港口航运体系完善且外向型程度高,南部海洋经济圈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6] - 报告指出上海、深圳、青岛成为国内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引领者[4] 重点城市海洋经济表现 - 上海作为中国海洋经济领头羊,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正加速从“全球供应链的参与者”向“全球价值链的塑造者”转型,202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GDP比重21.1%[4][9] - 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占GDP比重14.7%,其在科技创新维度高居全球第四,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创新能力突出[5][9] - 青岛科技创新排名全球第八,拥有全国约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和近三分之一的涉海两院院士,已成为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5] 城市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区域启动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10] - 深圳重金扶持低空产业,单项单次奖励金额从2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每家企业每年可获得奖励合计最高3000万元,目前深圳已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900家[11] - 山东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12] - 湖北力争到2027年将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至50%[14] 其他相关数据与排名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16] - 《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发布,上海首次进入前十,排名第八,北京、香港、杭州、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中国城市亦上榜[17][19] - 2024年北京、重庆、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