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搜狐财经·2025-10-11 23:29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概念界定 - 由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共建的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旨在保障数据可信、安全、合规流通利用 [1][4] - 是联通数据供给与数据应用的桥梁,整合分散的城市数据资源,为数据提供可信流通通道 [4] - 应用场景涵盖便民热线、民生档案、智慧交通、数字城管、普惠金融及新兴产业培育等 [5]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驱动因素:政策 - 国家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出台顶层设计,鼓励城市建设可信流通基础设施 [6] -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鼓励创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目标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 [6] - 2025年4月数据局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工作,首批13个城市试点名单已公布 [6]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驱动因素:技术 - 隐私计算技术(如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促进数据敢共享 [8][10] -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实现数据操作不可篡改和自动化执行,推动数据愿共享 [8][12][13] - 关键技术还包括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差分隐私,以解决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矛盾 [11]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驱动因素:需求 - 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超过40ZB,但数据存储量仅约生产总量的3%,存储数据中约四成未被使用 [14][15] - 城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载体,面临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问题,可信数据空间是盘活数据资源的关键 [1][14] -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以公共数据为牵引,撬动行业、企业、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14][15]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发展价值与核心能力 - 旨在打破数据流通困境,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升级 [17][18] - 核心能力包括可信管控(身份认证、流通管控、日志存证)、资源交互(数据发布发现、互操作)和价值共创(开发环境、运营规则) [26][28][29][30] - 总体框架以政务云为基础,构建数据流通利用支撑底座,并依托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和数据开发利用平台服务多元应用场景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