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道主义船队事件 - 欧洲多国组织国际船队向加沙提供援助,但遭以色列拦截并扣留人员,以军被指控殴打人道主义人士 [1] - 本次船队规模大于上次,获得欧洲政界支持,并有西班牙海军在国际水域护航,但海军在接近以色列时撤离 [3] - 事件引发欧洲多国大规模罢工与游行,但对现实局势未产生实质性影响 [5] 巴以停火协议的政治动态 - 特朗普宣布巴以双方达成停火,但该协议被外界视为哈马斯被迫接受,以色列内部则认为丧权辱国,可能仅是短暂停火 [5] - 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政治压力,有动机延续战争以维持政治生命,军事行动规划不严谨,更多服务于政治目的而非彻底接管加沙 [8] 以色列国内的社会共识与政治困境 - 对巴勒斯坦人的仇恨是以色列社会共识,而非仅限右翼政客,这使得内塔尼亚胡能利用战争转移矛盾 [9] - 以色列反战游行主要关注人质安全,纯粹反对战争的呼声较少,导致左翼在冲突中处境尴尬 [9] - 以色列自诩为中东文明国家、西方世界看门人,但其对巴勒斯坦的行动揭示了文明制度未必产生文明结果,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10] 国际秩序与思想体系的局限性 - 当前国际秩序表面追求永久和平,实则内含殖民主义糟粕和低效官僚主义,其背后的理念正在失效 [14] - 联合国推崇的“两国方案”在巴以深层次矛盾(文化、宗教、资源、地缘)下沦为政治空想,无法落实 [16][17] - 战争是复杂现实问题的产物,并非纯粹之恶,仅靠体系束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联合国体系对殖民现状的默认及其在俄乌与巴以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凸显其内在矛盾 [18][19] 欧美左翼的立场与行动效能 - 欧美左翼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可分为温和派(认为哈马斯有错但以色列过错更大)和激进派(认为哈马斯抵抗有理),多数属于温和派 [20] - 左翼通过游行、人道行动(如格蕾塔参与船队)持续发声,但行动未能改变加沙现状,其依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存在底层缺陷,难以有效制约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军事力量 [20] - 左翼的思想斗争受限于对现有世界体系的依赖,文化批判的胜利并未带来现实改变,而激进替代方案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未必优于现状 [21][22]
格蕾塔救不了加沙,也救不了欧洲人的良心
虎嗅·2025-10-12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