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时捷女销冠的反击:AI合成乱象的“安全闸”在哪里?
第一财经·2025-10-12 15:48

AI合成内容侵权事件 - 青岛保时捷女销冠牟女士遭遇AI技术恶意合成的虚假视频和不良视频诽谤 个人电话及微信号被泄露 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 - 违法行为人丁某在微信车友群转发牟女士照片图文并搭配不雅视频 对其侮辱 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2] - 牟女士已委托律师完成证据固定并报案 启动法律程序追究所有涉案人员民事及刑事责任 相关案件已正式进入司法程序[2] AI生成合成内容监管政策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 要求AI生成内容包含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5]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5] - 抖音、快手、腾讯、微博、B站等平台上线"显式+隐式"双重标识功能 并配套限流、下架、封号等处置措施[5] 行业监管体系与挑战 - 《标识办法》和《标识方法》构建了标识管理的基础架构体系 首次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表述 标志监管进入系统化、精细化新阶段[6] - AI合成乱象呈"禁而不绝"状态 原因包括技术门槛下滑 平台"先发布后过滤"审核机制存在时差 标识与水印可被批量擦除或裁剪[6] - 违法成本与暴利收益杠杆失衡 导致"名人换脸+直播带货"、AI仿造知名医生宣传药品等灰色产业链泛滥[7] 治理优化方向 - 技术上需提升水印鲁棒性 使其被攻击时不易失效[7] - 立法上需提高惩罚强度以遏制技术滥用[7] - 平台层面需提升审核效率与前置审核责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