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2025-10-12 20:46

全球智算产业政策布局 - 美国启动“星际之门”项目,计划4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提升AI基础设施能力,并通过多份政策文件强化AI供应链主权管控[1][19] - 欧盟推出“投资人工智能”计划,筹集2000亿欧元用于AI投资,并设立200亿欧元基金建设人工智能超级工厂,目标成为AI领域全球领导者[1][20] - 日本计划到2030年前投入超650亿美元支持AI与半导体产业,韩国推进“国家AI计算中心”建设,目标建成配备3万张高性能GPU、算力达1 EFLOPS的超级计算平台[1][21][22] 中国智算产业发展路径 - 中国采取“应用牵引+普惠服务”路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在智能网联汽车、AI终端、智能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2][23] - 通过“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和“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构建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形成“东数西算”区域协同格局[2][24][25]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存力总规模超1680 EB,基础设施规模稳居全球前列[2][16] 智算需求侧变革 - 智算核心驱动力从“训练”转向“推理”,巴克莱资本预测到2026年全球推理算力需求将占总计算需求的70%以上[3] - AI应用加速向“代理式”演进,Gartner预测到2028年33%的企业软件将包含代理型人工智能,15%的日常工作决策由AI自主完成[3] - 代理式AI应用对算力消耗是普通聊天交互的4-100倍,将进一步拉动算力需求爆发[3] 智算供给侧发展 - 全球科技巨头2024年资本支出达2460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再增64.3%;中国智算规模同比增长43%[4] - 中国自主AI芯片市场占比已超30%,其中华为昇腾在国内AI芯片市场份额从3%飙升至27%[4] - 2024年中国智算专业服务市场规模达155亿元,基础设施集成市场增长111%,解决方案实施服务市场增速高达238%[4] 未来发展趋势 - AI芯片国产替代加速,ASIC芯片因适配推理需求快速普及,预计2026年在推理场景占比将从15%提升至40%[5] - 中国万卡级集群已超18个,国产化比例达58%,海外正加快十万、百万卡级集群建设[5] - MaaS(模型即服务)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283亿元,占AICG市场的47%;垂类AI应用市场规模预计从51亿美元增至471亿美元[5] 技术创新突破 - PD分离技术通过拆分AI推理的预填充与解码阶段,使端到端服务吞吐提升91%[6] - 异构混训实现不同架构芯片协同训练,算力利用率达97%以上;存算分离实现120公里广域无损传输[6] - 硅光互联结合CPO技术推动光互连向高速、低耗演进,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63亿美元;2027年超75%的AI部署将基于容器环境[6] 区域发展格局 - 中国智算产业呈现“梯度差异显著、头部引领突出”格局,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凭借经济实力和产业生态成为全国智算创新核心引擎[6] - 浙江、四川、河北等省份依托民营经济活力或政策红利紧随其后;云南、山西、新疆凭借绿电资源和低电价形成特色竞争力[6] - 江苏、贵州等省份2025年服务应用评分较2024年提升超30分,区域差距正逐步缩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