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迎来政策升级
第一财经·2025-10-12 20:54

服务型制造的战略定位与政策背景 -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2] - 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是制造业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以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和产出 [2] -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 2016年以来相关政策持续推动,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逐渐显现 [2]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成效与量化目标 - 此前遴选的370多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服务业务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 [2] -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8年的发展目标: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3] - 力争在2035年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左右,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5] 服务型制造面临的主要挑战 - 发展服务型制造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典型模式应用不平衡、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 [3]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5]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欧盟、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5] 政策支持与重点任务 - 《实施方案》提出7项主要任务: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推广应用等 [3] - 提出3项专项行动: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4] - 鼓励加强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编制发布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4] 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重要性与发展方向 - 生产性服务业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GDP增长极、独角兽增长极、高附加值产品价值增长极的功能 [1][5] -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4] -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