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打新千倍认购背后有三重逻辑
证券日报·2025-10-12 23:56

港股打新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12日,港股年内69只新股挂牌,超七成首日收涨,首日破发率仅为23% [1] - 新股首日平均涨幅约38%,整体新股平均回报率较去年同期显著改善 [1] - 若从年初起每只新股仅中签一手并于首日收盘卖出,累计收益可达12.37万港元 [1] - 有18只新股公开认购倍数突破千倍,其中"金叶国际集团"认购倍数达11465倍,刷新年内纪录 [1] 市场参与热度与结构 - 年初至今累计近745万人次参与打新,平均每只新股吸引10.8万人争抢 [3] - 热门股"紫金黄金国际"申购人数高达35万,中签率为0.42% [3] - 港股IPO募资总额达1872.42亿港元,同比增长227.72% [3] - 医药生物、新消费、硬科技等领域龙头企业纷纷登陆,行业结构趋于多元 [3] 市场驱动因素:制度与流动性 - 香港证监会要求IPO融资预付至少认购金额的10%,杠杆上限锁定为10倍 [4] - 港交所优化IPO定价流程,允许灵活选用认购机制A或机制B [4] - 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9.9万亿港元,同比增长35% [4] - 前9个月日均成交金额为256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126% [4] 市场驱动因素:产业与宏观背景 - 年内港股IPO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格局,消费、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市数量领跑 [4] - 港交所推进上市制度改革,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设立"科企专线" [5] -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的"超级联系人",市场地位被重新评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