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14年后再访世界最年轻国家:南苏丹在动荡中探索发展之路
环球时报·2025-10-13 06:46
【环球时报赴南苏丹特派记者 黄培昭】 编者的话: 非洲东北部,白尼罗河奔腾不息,蜿蜒北流。它滋养着两岸的庄稼与人民,也见证了这片土地 上的战争与颠沛流离。大河之畔,矗立着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2011年7月9日,它正式宣告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与联合国第193 个会员国。当天,《环球时报》记者赶赴南苏丹,倾听这个新生国度民众对未来的憧憬。14年后,记者再度踏上这片土地,探寻其独立以来的发 展足迹,记录当地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思考与希望。 近期,走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街头,《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该国动荡的创伤尚未痊愈,基础设施依然匮乏,但一些拔地而起的新建筑却彰显了这 个国家脆弱和动荡中的惊人韧性。 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在如今的苏丹居住。1899年,苏丹成为英国与埃及的共管国,后两国将苏丹南北地区作为两个实体分而治之。1956 年,苏丹宣布独立,以2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成为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不过,当时的苏丹拥有大量的民族和部落,北方地区人口以穆斯林为主, 南方地区人口则多为基督徒与本土宗教信仰者。这一时期,苏丹丰富的石油、铜、钨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即今天的南苏丹。宗教和族群 裂痕以及资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