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 规模超万亿元
行业赎回规模与趋势 - 截至10月11日,银行业年内累计赎回80只“二永债”,赎回金额高达10095.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1.11万亿元的赎回规模 [1][2] - 近期赎回案例包括交通银行赎回300亿元永续债、中国银行赎回6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光大银行赎回400亿元永续债 [2] - 被赎回的债券普遍于2020年发行,票面利率在4.2%至5.4%区间,而新发同类债券利率已降至1.88%至2.90%之间 [3] 银行赎回核心动因 - 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赎回前期高利率债券并发行低利率新债可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 [1][3] - 赎回行为被市场解读为银行经营稳健、流动性充裕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声誉及投资者信心 [3] - 多数“二永债”在发行时便约定了五年赎回期,当前赎回是条款的常规安排 [3] 行业内部分化现象 - 与多数银行积极赎回不同,部分中小银行如南昌农商行选择不赎回“二永债”,主要原因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资本补充渠道受限 [4] - 不赎回虽能暂时维持资本规模,但会导致旧债资本计入比例逐年递减,削弱长期资本实力并带来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 [4] - 二季度以来,仍有30余家区域性中小银行新发“二永债”,规模超千亿元,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4] 行业资本补充需求与展望 - 银行业对资本补充需求迫切,源于经济转型中信贷需求较大、不良资产处置需要资本缓冲,以及存量债券进入集中赎回期 [4][5] - “二永债”发行趋势将呈现分化,大型银行及优质中小银行将凭借市场认可度加速“赎旧发新”,而资质较弱的中小银行发行难度可能上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