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重要性 - 粮食安全被视为“国之大者”,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2] - 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并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点方向[2]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3] 项目建设与监督机制 - 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项目招标投标、资金使用、运行管护等关键环节,深入一线排查问题线索[2][5] - 构建齐抓共建工作格局,压实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的监管责任[5] - 2024年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全过程整治,全面排查起底2019年以来建成项目,逐项核查面积底数、空间分布、工程质量及使用情况[5] 问题查处与整改成效 - 针对插手干预、违规招标、偷工减料、虚报套取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从严查处,对监管不力、失职失责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6] -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推动整改相关问题2336个,立案49人,党纪政务处分28人[6] - 张掖市临泽县某项目因隐蔽工程施工材料把关不严、施工过程控制不到位,项目负责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6] 建后管护与效益提升 - 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综合效益需坚持“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的原则,明确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7][8] - 武威市古浪县建立乡镇统筹、村级落实、网格兜底的责任体系,并选聘村民担任监护人员负责日常监护[7][8] - “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管理”模式预计使玉米亩产达950公斤,比常规大田每亩平均增产100多公斤,同时有效节约灌溉用水、化肥农药及人力成本[9] 制度完善与长效治理 - 省纪委监委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梳理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指引,为监督监管提供指导[10] - 已推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87项,并督促形成包括建设管理条例、投资标准、管护办法等在内的政策体系[11] - 督促各高标准农田建设县(区)设立辅助核算专用账户,对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调拨、清算[11]
甘肃: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实监督 护航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