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igure 03爆火背后:一场精心编排的“概念机”狂欢?
36氪·2025-10-13 08:21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响 - Figure 03人形机器人通过展示在模拟家庭环境中端茶送水、叠衣绕娃等自然流畅动作,引发广泛关注[1] - 与2024年8月发布的Figure 02相比,Figure 03重量减轻9%,体积显著减小,并采用多密度泡沫防夹伤设计和柔软织物外壳,更易于在家庭空间移动[1] - 创始人Brett Adcock特别强调视频内容未使用远程遥控操作,此举被视为对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此前被指远程操控的间接回应[1][2] 技术升级与核心创新 - 公司终止与OpenAI合作,转而自研视觉-语言-动作模型Helix,采用双系统设计:S2系统负责慢思考理解场景,S1系统负责快反应控制关节[6] - 通过Project Go-Big计划,利用成百上千台Figure 03采集数据,构建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预训练集以持续优化Helix模型[7] - Figure 03每只手掌内置摄像头提供冗余视觉,指尖可检测小至3克的力变化,并采用更柔软材料以稳定抓取不同物体[8] - 脚部采用镂空足弓与可独立活动脚趾结构,改善步态稳定性,并支持感应式无线充电,便于连续工作场景[8][10] - 机身覆盖浅灰色织物外套,表明其在散热与能效控制上取得进展,克服了人形机器人电机散热难题[12]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行业技术路线呈现分化:波士顿动力Atlas代表运动控制巅峰,亚马逊Digit专注于仓储物流,而Figure 03与1X Technologies的NEO则聚焦家庭场景融合[13] - 1X Technologies创始人暗讽Figure 03在外观与理念上模仿其产品NEO[3] - 国内企业如宇树科技、智元、逐际动力等在人形机器人机电系统与运动控制层面快速迭代[14] 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挑战 - 《时代》杂志记者实地体验发现,搭载同款软件的Figure 02在演示“将衣物放入洗衣机”时连续失败两次,揭示演示视频的“自然流畅”是反复训练与调参的结果[16] - 行业从业者评论指出,多数机器人演示视频为精选完美镜头,真实可靠性存疑,关键标准在于产品是否可购买和使用[18] - 创始人承认机器人仍有局限,但声称Helix模型能以极少数据学习新任务,例如仅靠80小时视频训练完成毛巾折叠,并认为数据增长将解决现有问题[16] 公司融资与战略叙事 - Figure AI融资节奏与产品发布同步:2024年2月完成6.75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26亿美元;2025年9月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人形机器人企业[18][21] - 创始人Brett Adcock擅长资本运作,其公开表达聚焦于量产、降本与交付节奏,例如宣称Figure 03制造成本将比Figure 02降低90%,但较少披露具体技术原理与突破细节[21][25] - 分析认为,在技术落地尚有距离时,公司战略侧重于构建吸引投资人的“未来故事”,演示视频更多服务于融资与市场公关目的[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