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建立起稀土全产业链,中国造出EUV,谁会更快
虎嗅·2025-10-13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 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因其在原子层面的独特物理特性,成为AI芯片性能极限与供应稳定性的关键杠杆,中国在该领域近乎绝对的垄断地位构成了对全球AI经济的非对称威慑力 [2][3][4] - 中国对中重稀土供应链的掌控,从矿产到高纯度提炼的全流程覆盖,使其能够通过极低的价值含量门槛(如0.1%)对先进半导体和AI供应链行使事实上的否决权 [3][5][13] - AI经济的繁荣高度依赖稀土的物理底座,稀土在先进制程、芯片封装、电气设备动力传递等环节具有不可替代性,短期内难以绕过,这使美国的AI产业和宏观经济面临潜在风险 [4][7][8] 稀土在AI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 稀土仅需0.1%的价值含量即可撬动全球AI供应链,覆盖先进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生产测试设备及发电冷却等场景,中国通过出口许可制度对供应链拥有否决权 [3][5] - 稀土是AI硬件性能的物理底座之一,其独特的4f电子轨道赋予其极强且多样的光、电、磁特性,能在原子尺度调控芯片材料的极限性能,推动摩尔定律延续 [7][8] - 在具体应用中,含钪衬底可改善芯片封装的热失配问题,超纯镝提升电容器热稳定性,稀土高介电常数氧化物是应对栅极漏电的下一代关键材料 [8][9] - 稀土永磁体(如钕铁硼磁体)因高磁能积、高矫顽力在光刻机、机器人等需要高精度运动的设备中不可或缺,为提升高温性能需掺入微量镝或铽 [10][11] 中国在中重稀土领域的垄断优势 - 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掌控关键在于中重稀土,此次出口管制已覆盖17种稀土元素中的12种中重稀土相关物项,轻稀土制成的钕铁硼磁体(不含铽或镝)未受管制 [14] - 全球98%的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藏集中在中国南方和缅甸北部,提取成本低,中国之外的矿床规模小、品位低、放射性高或位于环保敏感区 [20] - 中国几乎垄断重稀土冶炼技术,是唯一能规模量产6N级纯度(99.9999%)重稀土的国家,海外企业的重稀土产能乐观估计需到2028年后才能投产 [23][24] - 海外稀土企业的技术发展也难以完全脱离“中国成分”,例如MP材料公司在成立初期接受了中国盛和资源的技术支持,并使其成为少数股东 [25]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与挑战 - 美国重建稀土供应链的努力目前局限于轻稀土,MP材料公司自称供应全球10%的稀土(均为轻稀土),但截至去年全年仍无法扭亏 [15] - 稀土产业是高投入、长周期、低利润的行业,美国本土工艺出现“断代”正是因为其此前并非华尔街看好的生意,技术复兴面临挑战 [15] - 欧美及日韩尝试研发无稀土元素的替代方案,但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实验室阶段,存在笨重或需整个系统协同改变的问题,缺乏下游规模应用场景可能阻碍其量产 [11][12] - 中国稀土产业的成熟与垄断地位得益于下游如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稀土永磁体的大量需求,为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