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三生融合”到向海图强,东莞滨海湾为什么能?
南方都市报·2025-10-13 15:37

产业规划与投资 - 明确构建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并前瞻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形成“3+X”产业体系 [2] - 已落地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 [2] - OPPO全球算力中心启用,能支持千亿级大模型的训练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获省市支持建设人工智能新区,以1500亩“灵犀岛”为支点,铺开“一廊、三区、五组团”布局,首个地块已出让 [2] - 东莞(滨海湾)公共智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及高端平台将加快建设 [2] - 通过资本招商成功引进恒驱电机、原速科技等项目,助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5] 基础设施与空间贯通 - 已建成交椅湾“六纵两横”路网,滨海湾大桥通车连接交椅湾与沙角板块,东湾大道(沙角段)加速推进 [4] - 深江铁路、轨道2号线三期、滨海湾综合枢纽站等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如期推动,常虎高速延长线、大湾区大学连接线等区域交通干线陆续启动建设 [4] - 新港澳码头正推进前期工作,旨在打通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1][4] 产城融合与民生配套 - 建成镇远中学、滨海湾未来学校,可提供7560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未来学校高中部、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已动工 [3] - 筹建约2万套安居房源,万象滨海购物村计划年底开业,以升级商业消费 [3] -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文体公园、OPPO人才房等配套设施有序排布 [2][3] 生态建设与城市名片 - 依托海岸线规划约42公里东莞黄金海岸,目前在交椅湾板块已建成并开放7.5公里,东宝公园、滨海驿站等亲海空间相继建成 [3] - 交椅湾入选广东首批“美丽海湾”,成为东莞首个省级“美丽海湾”,节假日成为市民打卡首选地 [3] 区域协同与要素畅通 - 对内深化大湾区合作,与南沙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与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构建“香港成果+滨海湾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 [5] - 对外链接长三角,设立上海经贸联络处,加强与当地高校、企业、人才合作 [5] - 引进上海技术交易所全球跨境技术贸易(大湾区)中心,落地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5] 制度创新与平台能级 - 获得省级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省级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多张“改革名片” [7] - 打造“1+10+27”改革体系,包括1份改革方案部署60多项任务,攻坚“10大改革创新”,形成27项年度改革清单 [7] - 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从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广东省高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