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磅!两部委出手,跨省跨区电力应急调度新政落地,光伏消纳迎政策性利好!
新浪财经·2025-10-13 17:44

政策核心与意义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跨省跨区电力应急调度管理办法》,标志着跨省跨区电力调节机制在市场化框架下进一步完善 [1] - 新政构建“市场优先、应急兜底”的电力配置体系,为电力安全保供提供制度保障,并对破解光伏消纳难题、激活产业发展潜力具有深远意义 [3] 市场化配置新规则 - 办法确立资源配置新规则,在存在安全风险或电量平衡缺口时,明确“市场化手段优先”原则,优先通过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4] - 仅当市场化手段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时,由电力调度机构在日前、日内阶段实施应急调度 [5] - 应急调度并非行政干预,需以跨省跨区电力现货市场的报价、报量、交易路径等要素为参考,且应急调度电量不得超过受入方在现货市场或省间增量交易中申报未成交的规模 [5] - 办法明确剥离应急调度的“促消纳”功能,将新能源消纳回归市场机制主导,仅保留其保安全、保供应的兜底定位 [6] 对光伏消纳困境的破解 - 我国光伏消纳面临“产能扩张”与“通道约束”的双重挤压,供给端产能持续狂奔但行业“内卷”加剧,需求端电网调峰能力不足、跨区域输送受限成为主要瓶颈 [7] - 市场化交易机制为光伏电力创造了跨区域流动的纽带,针对“时空错配”问题 [8] - “谁受益、谁负担”的逻辑与光伏消纳成本分摊需求相契合,避免了新能源富集地区独自承担消纳压力 [9] - 应急调度的“兜底补位”功能为光伏出力波动引发的电力缺口提供缓冲,减少弃光损失 [9] - 明确的交易路径参考原则能引导光伏电力向缺口地区精准流动,缓解新能源富集地区消纳压力,为新疆、甘肃等光伏大省的产能释放提供支撑 [9] - 对于送出方,市场化交易空间进一步拓展,光伏企业可通过跨省跨区中长期交易锁定收益,借助现货交易捕捉电价波动红利 [10] - 应急调度与现货市场要素挂钩,避免了传统应急调用中光伏电价的不确定性,保障了送出方的合理获利,发电收益稳定性显著提升 [11] 政策协同与立体消纳体系 - 与2025年9月印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相呼应,构建“就近消纳为主、跨区调节为辅”的光伏消纳政策体系 [12] - 就近消纳政策要求项目接入用户侧,满足“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的硬性要求,并支持项目平等参与电力市场 [12] - 新规与就近消纳政策形成“跨区调节 + 本地消纳”的立体支撑体系,在空间维度上解决“本地消化”与打通“跨区流动”通道 [13][14] - 在机制维度上,两者均坚持市场化导向,共同推动光伏消纳从“行政分配”向“市场驱动”转型 [14] - 在成本维度上,就近消纳的费用分摊机制与跨区应急调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相衔接,构建了全链条成本传导体系 [14] 产业转型与发展前景 - 政策为光伏产业破解消纳难题提供了市场化“钥匙”,配套实施就近消纳政策构建了“本地 + 跨区”的双循环消纳格局 [15] - 政策回应了光伏行业“产能扩张与消纳受限”的核心关切,推动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 [15] -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优质产能发展,以价格信号倒逼技术创新,让光伏电力在安全保供中发挥更大作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