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传统商场面临严峻挑战 - 北京百盛复兴门店作为百盛集团在中国内地的首家门店将于年底闭店,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1] - 2025年上半年,商超餐饮领域闭店速度显著加快,永辉闭店227家、九毛九集团闭店88家、步步高闭店4家 [3] - 行业巨头如沃尔玛、永辉、星巴克在最近两年也关闭了大量门店 [5] 商场失宠的核心原因 - 即时零售兴起,消费者下单后半小时内即可收到商品,打破了商场一次性购齐物品的优势格局 [7] - 新的购物渠道如零食专卖店、品牌折扣店凭借价格实惠优势快速扩张,进一步压缩商场生存空间 [9] - 消费者心态趋于理性,追求“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传统商场存在“千店一面”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打动消费者 [9][11] - 传统百货商场多依赖品牌联营模式,不掌控商品、库存和定价,本质是商业地产运营商,无法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11] - 许多商场硬件设施老化,运营十多年的门店设施陈旧落后,动线设计不合理,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13] - 成本压力巨大,15到20年租约陆续到期,高额租金加上日常维护成本让企业难以承受 [13] 闭店带来的财务影响 - 百盛闭店需向物业方支付1170.12万元违约金 [15] - 永辉闭店产生租赁赔偿、资产报废等8.27亿元损失 [15] - 企业选择关闭效益不好的门店来减少损失,重地产、轻运营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15] 行业转型方向与成功案例 - 南京德基广场通过引进稀缺品牌、打造网红场景、举办艺术展览,以“艺术+商业+科技”融合打造体验空间获得成功 [17] - 德基广场集齐95%以上国际一线奢牌及高奢珠宝大满贯,将购物场所升级为能提供丰富体验的生活空间,成为全球知名店王 [19] - 商场打破困境的关键是接受并应用“体验化、差异化”路线 [19] - 关店潮是行业自我净化过程,永辉在2025年上半年关闭227家亏损门店的同时,对124家门店进行调整,大部分开通了线上业务 [21] - 行业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运营效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现有门店成为调整方式 [21] 消费逻辑重构与未来展望 - 商场行业衰落不代表消费市场下滑,而是消费逻辑发生重构,旧运营模式无法适应新消费需求被市场淘汰 [23] - 即时零售满足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折扣渠道满足对性价比的追求 [23] - 只有能提供独特体验、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的商场才能重新赢得青睐 [23]
又一巨头倒下,中期销售狂降不涨,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逛商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