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非车险“报行合一”要求,并定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1] - “报行合一”制度要求保险公司实际执行的条款与费率必须与报送监管的内容完全一致,旨在遏制“阴阳合同”、暗中返佣等违规操作 [2] - 《通知》包含12条内容,涉及优化考核机制、加强费率管理、严格条款费率使用、强化保险中介管理、规范经营管理费用等多项要求 [2] - 监管要求严格实行“见费出单”制度,保险公司必须在收到全部或首期保费后方可出具保单和发票,以提高保费实收率并防止虚挂中介等行为 [2] 行业背景与现状 - 自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后,车险业务盈利空间被压缩,非车险市场被视为新的增长蓝海,近年来保持快速扩张,其保费规模已接近财产险总保费的一半 [1] - 非车险市场在快速增长背后出现无序竞争,不少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陷入激烈的“价格战” [1] - 中国人保高管指出,非车险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脱离了保险定价的大数法则,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差异化来降低费率 [3]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业内普遍认为,监管措施旨在根治非车险领域手续费畸高、费用失控和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引导行业回归理性经营,摆脱“拼规模”的恶性循环 [2] - 专家表示,监管推行非车险全面报行合一,是为了解决市场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并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 该政策被视为推动非车险业务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行业回归理性竞争与可持续发展 [3] 公司应对措施 - 中国人保已将落实非车险“报行合一”作为2025年重要工作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并协同主要主体在山东、云南等区域推进“见费出单” [4][5] - 平安产险已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推进条款备案、系统改造等准备工作,并将在考核中合理降低保费规模等权重,强化合规与质量效益 [5] - 安盛天平已从考核机制、产品管理等多维度展开部署以确保合规,并计划依托安盛集团资源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AI智能定价等领域深化创新 [5]
保险业“反内卷”再强化 ,非车险“报行合一”正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