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网红现象概述 - 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不断识别并推送草根素人,制造流量狂欢,例如“鸡排哥”在国庆节期间登上微博热搜[1] - 草根网红迭代速度快,背后是内容与商业两方面的可持续性不足,多数人迅速消失于公众视野[3] - 小人物翻身改命的传奇对大众更具吸引力,平台与个人找到持续变现路径方能实现双赢[3] 代表性草根网红案例 - “鸡排哥”李俊永因“英式中文”和真诚反差感走红,其全网互动量从114万飙涨至11279万[4][6][10] - 郭有才直播观看人次超百万,晓华账号单日涨粉50万,于文亮单日涨粉42万,显示流量爆发力[10] - 草根网红普遍拥有底层挣扎经历,如郭有才10岁丧母、13岁辍学打工,凌乐达曾为电子厂工人[8] 草根网红面临的挑战 - 平台给予个人的流量窗口期有限,多数为3到6个月,粉丝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增速明显放缓[10] - 面临是否签约MCN公司的两难选择,签约可能遭遇合同陷阱,如粥饼伦因看不懂合同仅合作一月便终止[12] - 独立运营存在内容创新乏力与商业变现失当风险,如黄子诚固守模仿路径、于文亮因言论不当迅速掉粉[13][14] 可持续运营的破局路径 - 凌达乐通过改回本名、删除模仿视频、打造真实人设成功转型直播带货,建立稳固粉丝圈层[15][17] - “疯狂小杨哥”自成MCN并自建供应链,形成自主品牌,将流量转化为可控的货物资产[18][20] - 粥饼伦选择保守变现方式,升级饼摊为店铺并开展全国“巡饼”,将线上流量反哺线下主业[20] - 网红间联动可适度延长热度,如郭有才与晓华联动吸引800万人次观看,但效果不具备长久性[17] 行业平台逻辑与趋势 - 短视频平台在2.0阶段需要草根网红以防止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单一化,长期需要新鲜血液[10] - 算法运转昼夜不休,不断推选新的流量“幸运儿”,底层普通人被推上流量高坛的现象将持续[3][21]
“鸡排哥”们的困局:底层小人物如何接住泼天流量?
36氪·2025-10-13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