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监管网络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无处遁形
证券日报·2025-10-13 18:40
例如,在交大昂立原管理层造假案中,新控股股东通过内部核查发现线索并报案,最终推动案件"民转 刑",印证了内部知情者在造假查处中的关键作用。未来随着奖励机制落地,更多"内部眼线"将主动发 声,让造假行为难以遁形。 在笔者看来,薪酬追回与吹哨人激励等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让监管形成"事前震慑—事中发现—事 后严惩"的完整闭环。这种演进不是简单的处罚加码,而是通过利益调节与风险重构,彻底挤压财务造 假的生存空间。这既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 称《公司法解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天,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就《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 励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吹哨人奖励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拟将"违法薪酬退 回"与"举报激励升级"纳入监管工具箱。 笔者认为,这向市场释放出"零容忍"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强烈信号,监管网络越织越密,"行政处 罚+刑事处罚+薪酬追回+吹哨人激励"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快形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诱因之一是"收益远超成本",而法律法规的补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