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赚钱能力不够,奥联还有上市幻想
搜狐财经·2025-10-13 19:07

公司上市历程与背景 - 奥联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此为公司在2025年3月首次递表失效后,时隔8天再次申请上市[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前身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研究等业务,于2009年被现任主要股东苏天鹏及其配偶以50万元人民币收购[3] - 公司上市计划诞生于2020-2021年物业管理上市热潮期间,该两年分别有18家和14家物管公司成功上市[4] 公司业务战略与并购活动 - 公司通过收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在2022年至2025年7月期间共完成收购15家位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物业管理公司[6] - 新并购项目产生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大幅上升至2025年前7个月的21.22%[7] - 收并购重点倾斜向社区生活服务,该业务在新并购收入中占比约90%,使得公司社区生活服务在管面积占比从2022年的74.7%提升至2025年7月的77.5%[10][18] - 为强化管理,公司于2024年12月聘请有上市物管公司履职经验的王跃担任执行董事,并于2025年3月上市前一周聘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3.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4.8亿元人民币,2025年前7个月收入为2.9亿元人民币[6] - 净利润从2022年的0.27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24年的0.45亿元人民币,2025年前7个月为0.27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并购项目贡献的净利润占比区间为17.85%至39.24%[10] - 公司严重依赖单一客户,中国移动青海公司物业管理项目收入占比在2022年高达20%,2023年为14.2%[18] - 公司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社区生活服务费用低至每月1元/平方米,远低于2024年全国重点20城每月2.72元/平方米的市场均价[20] - 2024年公司提交573份标书,中标57个项目,整体中标率为9.95%[21] - 经营现金流状况恶化,2025年前7个月录得-865万元人民币亏损,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54天激增至142天[24] 行业环境与市场状况 - 物业管理行业上市热潮退却,港股上市物管公司数量从2023年起骤降至每年2家,行业总市值从2021年的5851.7亿港元萎缩至2025年10月的2840.2亿港元[12] - 行业出现大规模整合,2021年公开可查的物管公司并购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头部公司通过并购将业务延伸至城市管理、商业管理等领域[5] -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转变,从追求"大而强"转向注重造血能力与股东回报,如华润万象生活市值突破900亿港元,成为行业龙头[16] - 奥联服务在管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25年7月共有269个在管项目,在管面积为2452.1万平方米,在行业中属于"蚊型"公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