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财社论:为企业松绑减负,遏制乱检查乱罚款必须落到实处
第一财经·2025-10-13 20:58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司法部发布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案例具有严查主体资格、治理过度检查、纠治违法行为、确保处罚精准合理等特点 [1] - 专项行动自今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司法部表示将继续推动各地加大对违法执法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 [2] - 专项行动推动制度完善和深化数字赋能 提升了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1] 行政处罚主体适格性 - 主体适格是行政处罚的关键 没有适格主体的处罚就是违法处罚 [3] - 严禁将行政检查外包给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或未取得执法证件的辅助人员、临时工等实施 [3] - 预计今后对行政处罚中主体是否适格的审查会越来越严格 [3] 乱罚款与罚没指标问题 - 典型案例揭示河南省某县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微信工作群下达硬性罚没指标 要求各街镇完成行政处罚不少于2件、罚款金额不少于2000元的月度任务 [1] - 设定罚没指标的行为严重背离行政执法初衷 损害政府公信力 此类行为通常较为隐秘 [1] - 针对违规设定罚没指标问题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采取纠错问责与制度补漏双管齐下的措施 [6] 处罚原则与执法纠错 - 处罚需遵循罚当其过原则 案例中存在违法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重复罚款及未依法不予处罚等问题 [4] - 纠错通过群众举报和内部监督等渠道实现 例如由县执法监督局监督纠正 [4] - 需解决对违规行为处罚失之于软的问题 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将逐步加强 [5][6]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司法部正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研究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以健全规范涉企执法的长效机制 [4] - 专项行动的深入将形成对行政执法主体的高压态势 更多违法违规案例将公之于众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