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ery troubling': AI's self-investment spree sets off bubble alarms on Wall Street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互投资的循环动态,这种模式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供应商融资有相似之处,引发了市场对AI泡沫风险的担忧 [1][2][3] 循环投资模式的具体表现 - 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作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将使用英伟达的芯片来训练和运行其下一代模型 [3] - 微软在2019年至今向OpenAI投资了190亿美元,亚马逊在2024年分两次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了80亿美元 [11] - AI基础设施提供商(以英伟达为首)投资其客户,客户随后又购买更多基础设施提供商的产品,形成循环 [2] 对循环投资模式的批评与担忧 - 著名做空者Jim Chanos指出,在“计算需求是无限的”叙事下,卖方持续补贴买方显得反常 [1] - 这种交易性质可能夸大AI的真实需求,并使大型科技公司的估值联系更紧密,一家公司受挫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坏消息 [1] - 康奈尔大学教授Karan Girotra认为,供应商和客户相互提供财务支持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韧性”,问题会产生连锁反应而非被隔离 [1] - 如果客户需要借钱来购买产品,则该客户不是好客户,这种安排是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信号 [11] - 批评者担忧,相互交织的AI投资网络使系统过于依赖OpenAI的成功,而该公司尚未盈利 [9] - DA Davidson分析师Gil Luria特别担忧的是,像OpenAI和CoreWeave这样的AI公司在接受英伟达投资的同时,承担了更多债务或宣布有此意图 [10] 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类比 - 互联网繁荣时期,路由器、交换机、光纤电缆等设备的供应商通过提供贷款和入股的方式投资于其客户(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则用这些资金购买设备,即供应商融资 [4][5] - 1999年至2001年间,思科系统、北电网络和朗讯等设备供应商向互联网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 [6] - 当资本枯竭时,数十家互联网提供商破产,设备供应商被迫注销债务,这些坏账加剧了行业崩溃的影响 [6][7] - 科技股占主导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00年3月至2002年底期间下跌超过70%,损失超过3万亿美元 [7] 当前情况与互联网泡沫的不同之处及支持观点 - 当今主要科技公司利润率更高,且AI相关资本支出大多由强劲的内部现金流而非债务支持,但这种情况可能随着公司发展而改变,例如甲骨文上个月末筹集了180亿美元债务 [8] - 华尔街部分观点认为,AI市场的这种合作关系是好事,能使支持AI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资本更快部署,可能加速大型科技公司巨额投资获得回报的进程 [12] - 伯恩斯坦分析师Stacy Rasgon认为,目前远未达到泡沫领域,并称英伟达投资其客户是当前现金的最佳用途之一 [12][13]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辩称,OpenAI的收入与该公司获得的任何投资是两码事,并看好OpenAI将成为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超大规模公司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