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探吉林商品粮基地: 黑土粮仓 秋收正酣
证券时报·2025-10-14 02:08

文章核心观点 -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通过秋粮丰收、科技种田、盐碱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重举措,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 [1][7][9] 粮食生产现状与成就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4年达到853.2亿斤(同比增加15.9亿斤),首次跨上850亿斤台阶,全国排名第4位 [7] -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8780.7万亩(同比增加42.3万亩,增量全国第2,增幅主产省第1),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和“19连增” [7] - 粮食商品率高,调出率超60%,全国每10斤商品粮中有1斤来自吉林 [1] - 在2024年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7] 区域生产案例与增产表现 - 梨树县(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2025年预计粮食产量44亿斤(比上年增加0.73亿斤),玉米播种面积340.1万亩,占粮食产量94%以上 [2][3] - 凤凰山合作社玉米产量超3万斤/公顷,同比增加1000斤/公顷,示范田单产提升明显 [2][4] - 大安市通过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硅谷农业2025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预计亩产突破550公斤(2024年为500公斤/亩) [3][5] - 白城市大安市累计实施盐碱地项目27个,新增耕地19.57万亩,年增粮食产能2.35亿斤 [9] 科技与创新驱动因素 - 推广科学种田方法,包括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一喷多促等 [4] - 应用智能监测系统与农机远程监测,实现肥料精准施用、农机精准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4][6] - 加强种业创新,建设寒地育种中心和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培育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耐盐碱水稻等品种 [5] - 利用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地,改造后稻田达到高产田标准 [5]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2025年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新增200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新增100万亩 [7] -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目标2035年粮食产能跨上千亿斤台阶(增产200亿斤可供全国居民食用半个月) [8] - 争取国家资金16.26亿元,对5类智能农机给予购置补贴、25类机具纳入报废更新补贴,加快农机迭代更新 [6] - 规划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2035年目标新增耕地365万亩(白城市可开发盐碱地347万亩)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