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A板块上市概况 - 今年以来已有11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规则上市,远超去年同期的4家 [1] - 截至10月13日,共有78家18A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合计首发募资约1316.42亿港元,形成近1.5万亿港元总市值 [3] - 截至今年8月底,港交所正在处理的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有24家,预示后续上市队伍庞大 [2] 上市后股价表现 - 多数公司上市后股价表现亮眼,目前7只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100% [1] - 药捷安康-B、映恩生物-B、中慧生物-B、派格生物医药-B的涨幅均超过2倍 [1] - 映恩生物-B上市首日大幅收涨116.7%,上市以来涨幅达2.29倍 [2] - 药捷安康-B上市首日收涨78.71%,股价最高涨幅超10倍,截至10月13日收盘股价较发行价暴涨7.96倍 [2] 企业商业化进展与摘"B"案例 - 2025年仅归创通桥与云顶新耀两家公司成功摘"B" [1] - 云顶新耀2024年总收入大幅增长461%,达7.067亿元,首次实现年度商业化层面的盈利 [4] - 归创通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48.3%;净利润突破1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5] - 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再鼎医药、荣昌生物等公司已实现摘"B" [3] 行业创新方向与融资动态 - 劲方医药-B上市超额配售权行使后募资规模达2.68亿美元,创2022年以来板块之最 [2] - 银诺医药-B、派格生物医药-B均布局GLP-1类药物研发领域 [2] - 映恩生物是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2] - 板块广泛覆盖抗体、小分子、疫苗、创新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及细胞疗法等多个关键领域 [3] 市场环境与监管支持 - 香港市场国际化的平台、灵活的融资机制以及对创新药企价值的认可吸引企业上市 [3] - 今年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不少于2000亿港元,推动整体企业估值上升 [3] - 港交所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为18A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上市咨询服务,并允许保密递交上市申请 [6] - 从香港市场平均上市周期测算,通常需8至9个月完成整个流程,今年四季度有望见证第一批通过"科企专线"上市的18A企业 [6] 投资逻辑演变与未来展望 - 投资者对板块的价值判断逐渐从研发管线预期向商业化能力验证倾斜 [5] - 板块的估值逻辑将从研发管线预期转向商业化能力验证 [6] - ADC、双抗等技术平台的成熟为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支撑 [6] - 18A规则的持续优化、国际化的资本供给、与内地的监管协同共同构成生物科技创新的良好土壤 [6]
港股18A上市企业摘“B”难商业化能力定成败
证券时报·2025-10-14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