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与理论武装 - 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持续热销 [2] -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如“百姓名嘴”在村头庭院用“家常话”解读政策、宣讲员在社区广场融入百姓生活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例如镇江技师学院学生在博物馆与商周青铜器展开“零距离对话” [2] 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传承 -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 [3] - 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如微纪录片《雨花台相册》引发千万级传播,江苏有6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库 [3] 先进典型示范与道德建设 - “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和“最美人物”持续涌现,如王继才王仕花、赵亚夫、钱七虎、盖钧镒 [4] - 通过“道德的力量”巡演,用歌舞、戏曲、情景讲述等方式让模范事迹走进千家万户 [4] 文化服务供给与机制创新 - 推出文艺直通车行动,创新文化服务机制,破解基层文化服务难题 [6] - 首批配发15辆国内舞台面积最大、可一键智能启动的多功能舞台车,将优质文艺资源精准送达群众“家门口” [6] - 江都扬剧团使用现代化舞台车后演出效率大幅提升,年均演出超300场 [6] 公共文化设施优化与开放 - 出台政策推动博物馆高水平开放,解决“预约难”、“周一闭馆”等痛点 [8] - 政策落地后,全省举办各类主题展览超千个,平均每天上新近3个,91家博物馆延时开放,47家场馆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22.05% [8] - 多家场馆取消“周一闭馆”惯例,让文化服务融入百姓日常 [8] 精神文明创建与城市治理 - 江苏共有37个全国文明城市,7个设区市以县为单位全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10] - 创建重心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背街小巷焕新颜值、便民驿站遍布街角 [10] 文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如常州市钟楼区“道德讲堂”举办“家风传承”专题活动 [11] - “苏超”球迷观赛前去烈士纪念塔献花,赛后观众自发捡拾垃圾,体现文明风尚 [11] - 苏州相城区“文明实践主理人”盘活闲置空间、组织邻里读书会、带动文创坊 [11]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非遗传承 - 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11] - 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农民乐团演奏展现新时代农民精气神,香包非遗传承成为“致富经”,文旅融合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1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覆盖全国、辐射海外 [13] - 全省建有2.2万多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万多个实践点,深入城乡肌理 [13] - 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春风润心”、“点亮星夜”、“温暖秋冬”等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活起来、火起来 [13]
江苏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①“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
新华日报·2025-10-14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