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总体目标 - 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以引领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普及和新模式涌现 [1]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发展驱动力 -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产业形态 [2] - 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科技创新驱动,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关键共性技术能力的有效供给 [2] 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导向 - 鼓励加强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编制发布技术清单 [2] -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协同交付部署、智能运营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攻关 [2] - 面向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场景,推动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迭代升级 [2] 企业主体角色与支持措施 - 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 [3] -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开放平台与中小企业互利合作 [3] -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支持培育服务型制造转型方案提供商和公共服务平台 [3] 数智融合与基础设施部署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3]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3]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3] 全球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从提供产品到提供"产品+服务"的蝶变,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在低成本优势消退后构筑新竞争优势的关键 [4] - 该方案是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顶端攀登的路线图,旨在通过制造模式转变提升全球竞争力 [4]
在数智融合中 做强服务型制造
证券时报·2025-10-14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