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陪伴产品潮来临:下一代教育硬件正在「长出温度」
36氪·2025-10-14 07:57

AI陪伴行业兴起与市场潜力 - AI陪伴产业正成为AI行业新的竞争高地,从AI宠物到虚拟伴侣等产品不断涌现[1] - 约9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AI陪伴产品,仅4.6%的人认为陪伴需求已被完全满足[1] - 全球"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有望从当前约3000万美元增长至700亿至1500亿美元,增幅超过2000倍[1] AI陪伴的本质与驱动力 - AI陪伴本质是"关系"而非"功能",技术从"指令响应"转向"情感反馈"[3] - AI通过语言模型、情绪识别、语音交互与记忆系统结合,具备听懂语气、捕捉情绪、记录喜好的能力[3] - 社交焦虑、独居增加、时间碎片化使得情感需求成为AI技术新突破口,仅4.6%用户认为陪伴需求被满足[4] - AI陪伴产品以"稳定、响应、无评判"特征切入现代人情感空白地带[4] 产业链结构与技术演进 - AI陪伴形成完整情感经济链:上游为模型算法(智谱AI、OpenAI、百度文心等),中游为软件硬件产品,下游为教育、心理健康等应用场景[5] - AI陪伴使用成本正以每年约75%速度下降,情感AI进入门槛快速降低[5] - 技术演进沿三条主线:形态轻巧化(从学习终端向随身伙伴转变),能力立体化(从听懂指令走向理解人心),内容人格化(为AI注入情感与身份)[8][9] 教育领域应用实践 - 2025年教育领域出现具体落地实践,AI从知识传递延伸到心理支持,成为"理解学生"的情绪中介[6] - 硬件端呈现轻量化与人格化趋势,软件端强化持续互动和成长记录[7] - 中国市场注重硬件生态和家庭陪伴,海外市场聚焦软件侧创新与情感算法治理[11] 产品形态与功能定位 - 中国市场已涌现多款AI教育陪伴产品,包括灵宇宙的Ling!灵宇宙AI学伴、TCL的Ai Me模块化陪伴机器人、萌友智能的Ropet等14款产品[7] - 海外市场产品包括日本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钱包妖精、美国Tombot的Jennie机器人狗、以色列Intuition Robotics的ElliQ等8款产品[12] - 产品共同方向是从"工具"走向"关系",功能人格化,情绪被算法量化,陪伴成为新算力入口[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