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的另一面,创业公司正在集体“出局”

全球AI发展两年多,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一个现实:模型的机会只属于大厂,而创业公司最终拿走了AI应用的机会。 一个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在AI产品榜全球Top50中,34个国外应用里仅有5个出自"大厂"。 中国AI应用的故事,仍然属于大厂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AI产品的叙事正在彻底进入"大厂"时代。 根据aicpb.com,国内AI应用Top20中,来自大厂(市值超过500亿元)应用有14个,占比高达70%。 前三名毫无悬念:夸克、豆包、百度网盘。唯一闯进前十的创业公司,只有DeepSeek和Kimi。 但到了国内,这个逻辑却走不通了。 同样还是AI产品榜的数据,在国内AI应用Top20中,来自大厂(市值超过500亿元)应用有14个,占比高达70%。唯一闯进前十的创业公司,仅 有DeepSeek和月之暗面。 显然,国内AI应用的竞争已沦为一场资源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出海几乎成了中国AI创业公司的"唯一解"。 a16z发布的全球AI移动应用Top50中,22款中国产品上榜,其中19款主攻海外。 原因很简单:国内AI产品的竞争延续了互联网的流量思维。凭借资源与场景优势,国内AI产品的创新周期被压缩至短短数周。一旦出现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