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的泡沫与骗局
虎嗅·2025-10-14 08:29

算力泡沫的成因与特征 - 算力行业存在显著泡沫,其感知到的时间点大约在2023年,但实际出现可能更早,存在信息滞后性 [13][16][17][18] - 泡沫模式与历史上其他行业(如古城古镇旅游)的骗局类似,核心是虚构不存在的市场需求,通过讲故事和利用信息差来吸引投资 [24][25][26] - 具体手法包括虚构算力租赁需求,甚至通过签订虚假合同、制造短期流水来营造虚假繁荣 [27][28][29][30] 算力中心的商业模式与风险 - 算力中心的核心盈利模式是为企业提供算力租赁服务,其收入是底层收益的来源 [33][34] - 算力价格经历了巨大波动,从多年前的极其昂贵(例如价值数千万元的算力赞助)到当前价格大幅下跌,这种价格波动和信息差被利用来虚高收益预测 [35][36][37][38] - 商业模式的风险在于,下游客户的需求可能是伪造的,即使采购合同真实,其商业逻辑(如一个养鸡企业投入巨资搞AI)也可能不成立,导致需求不可持续 [80][82][84][87] 算力资产的质量问题 - 部分算力中心存在资产质量虚标问题,例如宣称拥有1000P算力,实际可能只有500P,形成“豆腐渣工程” [68][69][71] - 这种虚标利用了投资者对算力领域专业知识的缺乏,并且在后续运营中还会产生高额的维护、电力和散热成本 [72][73][75][76] - 中看不中用的算力中心最终将沦为不良资产 [77] 尽职调查的关键建议 - 尽职调查不应只停留在项目本身的商业模式论证,必须延伸到上下游环节,验证下游客户需求的真实性和商业逻辑的合理性 [85][86][93] - 需要重点审视下游客户购买算力的真实用途、变现能力以及持续购买能力,而非仅仅依赖已签订的合同 [87] - 运营商提供的收益兜底承诺(类似对赌)往往缺乏实质保障,尤其当运营商本身是皮包公司或业务背景可疑时,其承诺没有意义 [9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