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布局重在量“产”量“力”
经济日报·2025-10-14 08:34
新质生产力发展原则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和单一模式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1] - 产业布局需坚持量“产”而行和量“力”而行,统筹经济性与战略性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定义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需求,对经济社会有重大引领作用 [1] -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孕育或产业化初期,具有颠覆性和不确定性 [1] - 两类产业均具有高素质劳动力密集、高资本密集、高研发投入等特征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程度更高技术更成熟,未来产业处于孵化期技术更前沿 [1] 量“产”而行的经济性与战略性 - 产业经济性包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盈利能力及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 [2] - 产业战略性从安全和发展角度衡量,涵盖粮食能源产业链安全及长期发展潜力 [2] - 产业政策需因“产”施策,战略性强的领域政府重点支持,经济性强的领域激发市场活力 [3] - 战略性与经济性兼备的产业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协同 [3] 量“力”而行的要素匹配与产业配套 - 布局产业需考量地区要素禀赋与产业要素需求特性的匹配程度 [4] - 未来产业是创新要素驱动的探索性领域,对创新要素和研发能力有高需求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资本要素强度的特性 [4] - 产业配套是布局关键,传统产业为新兴和未来产业提供技术资源要素支持 [5] - 政策应聚焦补齐要素短板而非盲目扩大配套规模 [5] 产业布局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 经济发达地区需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约束下确定产业发展侧重点和优先级 [6] - 发展基础薄弱地区应选择发展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产业,发挥比较优势 [6]